如今的故宮,可以供遊客進去參觀,但當它還在明清時期,就只屬於皇帝一個人,是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場所。因此宮裡其他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皇帝的管控。即使紫禁城這麼大,也不是誰都可以在裡面騎馬、乘轎的。在紫禁城的午門、東華門和西華門的門外,都立著一塊石碑,上面用多種文字刻著“ 至此下馬”、“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等字樣。就是說任何人想要進宮,在這裡就必須下馬,除非有皇帝特許。清朝時期,在紫禁城裡,就只有這三種人可以騎馬、乘轎,當然這裡不包括皇帝,因為皇帝不需要經過任何人同意。那麼都有哪些人可以呢?
一、有特許的皇室宗親眾所周知,清朝和明朝不同,明朝是不準親王進京,而清朝是不準親王出京。所以清朝的皇室宗親,也要像普通的大臣一樣上班打卡。為了顯示他們宗室的尊貴地位,於是朝廷規定:乾清門是皇帝進行“常朝”的地方,宗室和大臣前來上朝,往往就要通過乾清門東側的景運門,因此景運門也被稱為“禁門”。為了給宗室一些優待,於是就規定親王、貝勒、貝子都可以騎馬入禁門,其他人就不可以。
二、有功勞的大臣這一類很容易理解,筆者就不多說什麼,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比如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亂遲遲未能平定,乾隆左思右想,決定召回久違官場十餘年的岳鐘琪。乾隆授岳鐘琪為四川提督,賜孔雀花翎,下令雖然這時候岳鐘琪已年過六十,但寶刀未老,在平定金川戰事中立下汗馬功勞。當他凱旋後,乾隆便特許他在紫禁城內騎馬。還有就是乾隆的寵臣和珅,和珅在22歲的時候,就以三等侍衛的身份,留在乾隆身邊當差了。在接下來的4年裡,他連連高昇,歷任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副都統等重要職務。在他26歲的時候,就得到乾隆特許,被賜紫禁城內騎馬。
三、朝廷老臣其實從一開始,就算得到特許的大臣,也只能騎馬,不能乘轎,史書記載:這是因為清朝是從馬上得天下,為了不讓大家忘本,所以除了一些特殊人員外,其他人都不能乘轎。但是到了乾隆朝,規定就有所改變。因為乾隆漸漸也老了,他看到朝中有一些老臣,到了冬天上朝變得很困難,他設身處地想過之後,於是北方冬天風雪極大,加上老臣年邁,騎馬也不是很方便,甚至可能有危險,所以乾隆又規定: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這些能夠在紫禁城騎馬、乘轎的人,都是經過皇帝特許的,因此紫禁城騎馬又被稱為“賞朝馬”。在當時,朝臣要是能夠得到紫禁城騎馬的資格,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對於皇帝來說,“賞朝馬”是最簡單的獎賞方式,既不出錢也不出物,就能令朝臣感到無上的光榮。這樣朝臣也滿足,皇帝也省事,因此後來清朝皇帝就很喜歡用這一招。甚至開始步入民國年代時,一些皇族子弟,仍然將“賞朝馬”視為一種莫大的榮耀。(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嘯亭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