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動物都有著其種類所限定的體型和體重範圍,受它們的基因所控制,每一個種類都有它們自己的樣子、體型和體重。在這地球上,體型影響著生物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生物的存在地位,體型大的往往會比小型生物有優勢,有一些富有攻擊性的小型動物就因體型上的吃虧而容易遭受欺負。
體型上的差異會對動物們的攻擊力和生態圈地位產生一定的影響,那如果它們的體型變得一樣呢?一樣的重量會讓它們的鬥爭有什麼變化嗎?最近也就有那麼一個討論,如果地球上的動物都變成100公斤的大型動物,擁有標準體重,那麼哪個種族的動物會成為新的霸主呢?
其實這個假設問題是不應該存在的,但既然提出了,我們也可以藉此來瞭解一下動物們的身體構造。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人們所能想到的攻擊力比較大的應該就是昆蟲了。我們所認識的昆蟲,雖然小小隻的,但卻有著自身的攻擊武器和防護殼,擁有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而又有能傷害到別的動物的攻擊力。
而在瘦小的昆蟲當中,比較具有攻擊力的就要數螳螂了。螳螂外殼堅硬,擁有一定的保護力,行動迅速敏捷,還具有一定的跳躍能力,甚至還有一雙鋒利的前肢作為收割的利器。只是因為它天生的小身子而使它處於弱勢的地位,那如果它也變成100公斤的大型動物了呢?
而科學數據表明,如果螳螂的體重上升至100公斤,那將會完全超乎螳螂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這個重量會讓它們沒有生存的餘地。這就與一個“平方-立方定律”有關了,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螳螂的體重到了100公斤,那體積就變大了5000倍,但它的表面積卻只會增加292倍。
體積和表面積的差異還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應該是螳螂的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不足以支撐它變大了的體重。螳螂的循環系統與普通昆蟲是一樣的開放式循環,這種循環模式效率要比哺乳動物的網管式低很多,增重後的螳螂配上那麼慢的循環系統是致命的;螳螂的呼吸系統也因為氣門直徑的跟不上而無法供給足夠的氧氣,所以說增重後的螳螂是不可能存活的。
既然螳螂不行,那撇開昆蟲一類,我們來用飛禽作假設吧。飛禽具有飛翔的能力,攻擊力也是在線的,如果再加上100公斤的重量,估計就很可怕了吧。只是,如果這飛禽真的具有了100公斤的重量,按照一定比例計算,它就只剩下55%的力量來支配自己的身體活動,它的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也會相應地出現問題,是否能存活還是一個問題。
再者,有這樣的重量,能不能飛起來還是個問題吧,就別說什麼厲不厲害了。一定的重量也會相對地造成身體的笨拙,這是動物的既定法則吧。其實地球上生物的樣貌、體型、體重、等的構造都是它們在歲月的磨練中形成的,在適應生存環境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在生命演變中形成最佳的生存方式和模樣。
所以它們現今的形態於它們而言就是最好的模式,我們也不應該隨意改變。要找100公斤的動物霸主應該找本來就有100公斤左右的猛獸,比如說虎豹類,這些既有重量、又有攻擊力的動物才能稱之為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