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來,中華兒女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風雨同舟,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創造了如今的中國。秦朝時期,出於保護國家安全的需要,秦始皇修建了萬里長城。然而那時候人們沒有鋼筋混凝土,萬里長城究竟是如何修建的呢?為什麼秦朝時候的萬里長城竟然歷經2000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屹立不倒呢?
追本溯源戰國末年,群雄爭霸,天下戰爭不斷,民不聊生。正當所有的人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時,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了:秦始皇嬴政。人們永遠無法忘懷這位亂世梟雄的英姿,他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一名優秀的謀略家,更是一個殺伐果斷的軍事家。秦始皇就這樣在各個國家之中周旋,他各個擊破,最終統一六國,成為了天下唯一的王。歷經艱難終於坐上寶座的秦始皇卻並沒有安心,他心中瞭然,中原大地之上無數的人覬覦他的王座,而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依舊虎視眈眈。
在哪個少數民族與中原對抗的時期,我們經常受到南下的少數民族的侵擾,或者是財產損失,甚至是生命威脅。對於剛剛建立的秦朝來說,匈奴是威脅整個中原地區安全的心腹大患。秦始皇決心對抗匈奴,而對抗的第一步就是阻止匈奴的南下。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秦始皇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修建一個前無古人的工程——萬里長城。在那個建造技術落後的年代,想要修建一個如此宏大的工程,這樣的困難可想而知。
永不放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儘管修建萬里長城的言論看起來天方夜譚,但是憑藉著中國人民的智慧,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根據建築專家的推算,修建萬里長城需要6000塊磚和7立方米的泥漿。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的初衷便是造福自己的子孫後代,因此他對萬里長城的質量要求也十分嚴格。大量的建築材料與高質量的要求都在向世人展示著一個事實:萬里長城的修建遠遠比我們想像中困難。萬里長城本質上便是磚塊的堆砌,因此將磚塊按照想像堆積起來並不難,可是修建萬里長城的過程中,人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各個磚塊之間的粘合。
顯而易見,秦始皇最初的想法是運用泥漿粘合,然而在實行過程中人們發現,泥漿的粘合效果並不好。與此同時,泥漿的粘合效果是暫時的,如此一來,萬里長城修建造福千秋萬代的想法也成為了泡影。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在破敗的環境中找到了一種修建萬里長城的最好的物質:糯米。
因地制宜眾多周知,糯米其實是一種粘合性很強的食物,同時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材料。經過無數人的多次測試,人們發現了糯米之中隱藏的秘密,將糯米熬成漿水,它的黏稠度相較於原來增加了好幾倍。這樣意外的發現讓修建萬里長城的人欣喜若狂,人們已經找到了最好的磚塊之間的粘合劑。修建萬里長城的人們用了漫長的時間,花費了極大的精力將糯米熬成了漿水。
儘管糯米十分常見,但它依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物,萬里長城的6000多塊磚全部都用糯米漿水粘合顯然不現實。為了節省成本,工人們將糯米漿水與普通的泥漿相互混合,他們將這種特殊的粘合劑塗抹在磚塊之間,這就增加了磚塊的粘合度,建造的萬里長城也更加堅實。工人們修建萬里長城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使用糯米漿水作為粘合劑,秦朝的工程師們還十分擅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萬里長城經過玉門關,玉門關身處戈壁荒漠之中,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修建過程中,因為環境的複雜,人們曾經遇到了眾多的困難,然而隨著經驗的不斷增加,工人們似乎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因為玉門關的附近並沒有黃土,所以此處萬里長城的修建用黃土加糯米泥漿便十分不現實,然而人們卻注意到了一種十分常見的材料:沙礫、蘆葦。因為玉門關戈壁荒漠遍佈,氣候十分乾旱,所以沙礫與蘆葦幾乎隨處可見。經過實驗人們發現,蘆葦中含有大量的鹽分,而沙礫中鹼的含量很高,鹽與鹼在一起發生化學反應,它們相互分解又相互結合,形成一個堅實的整體。
也就是說,除了泥漿與糯米漿水,蘆葦與沙礫的結合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粘合劑。相較於泥漿與糯米的組合,玉門關處萬里長城的修建似乎更符合現實。蘆葦與沙礫人們可以就地取材,既節省了搬運的人力,又縮短了修建萬里長城所用的時間,加快了工程的建設。不僅如此,蘆葦與沙礫是完全免費的,這樣的粘合劑成本極低,物美價廉。曾經的秦始皇希望自己修建的萬里長城可以造福自己的子孫後代,只是他並沒有想到秦朝二世已亡,然而秦始皇的夢想卻依舊在延續。
由他主持修建的萬里長城已經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2000年的時光。2000年來,萬里長城經受了無數的災難,狂風暴雨、自然災害……無數的災難侵襲著萬里長城,它卻始終屹立不倒,成為了一個傳奇。回顧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千年之前,中國沒有鋼筋混凝土,卻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萬里長城這個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蹟。或許曾經無數白骨長眠於此,或許這裡留下了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人們曾經哭過,卻最終展開了笑顏。萬里長城的功績人們有目共睹,而2000年的生命也在宣告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