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由於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歷史觀,所以很容易對古代社會產生一些誤區。雖然在落後政體的影響之下,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勞苦大眾,基本上都處於缺衣少糧的生活狀態之中,但在社會比較穩定的時候,他們的餐桌其實也比較豐富。古代人由於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所以他們很多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能夠自給自足。除非是遇到災害比較嚴重的年頭,才會出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慘象。大家平時如果能夠多瞭解一些歷史知識,相信就一定會對古代社會有更加全面的認知。現代人能夠吃到的蔬菜,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比較常見的家庭菜餚。雖然古代可選擇的調料種類,以及烹飪技巧未必能及現代社會。但是單純地從蔬菜種類上來看,絕對不容大家小覷。
古代人餐桌上的常見蔬菜提起蔬菜,恐怕很多人都會認為,它只是一種餐桌上的“配菜”。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倡,“回歸自然”的飲食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多吃蔬菜少吃肉。尤其是每天都在嚷嚷減肥的女性,更是將蔬菜奉為減肥良藥。事實上,蔬菜作為一種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綠色”食品之一,不僅可以為人體補充多種營養物質,而且還能起到潤滑腸道、排出毒素的保健功效。據權威營養學家統計,現在大家所能吃到的蔬菜,一共有20多個科目數量達到近千種。這不僅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餐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人體營養,對身體健康以及預防疾病,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多吃蔬菜,要比經常吃肉的人更加年輕。
1.《詩經》中記述的蔬菜種類蔬菜作為一種具有歷史傳承性的健康食品,從先秦時期到現在大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生活在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們,其實已經知道了蔬菜的具體吃法。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將蔬菜,當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美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很多關於古代蔬菜的描寫。《詩經·關雎》中曾寫道“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詩裡面所提到的“荇菜”,就是一種特別嬌嫩、柔滑的蔬菜。可以直接用水煮水或用鹽醃製後食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中所說的“諼草”,就是現在大家常吃的黃花菜。用熱水焯一下即可煎炒、熬湯或涼拌。口感方面也有潤滑、柔嫩的感覺,而且相比於普通蔬菜來說,不僅營養特別豐富還可以用來緩解某些病痛。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先秦時期的“芣苢”就是現在所說的車前草。在春季來臨之時漫山遍野,都可以採摘到這裡蔬菜。用河水沖洗乾淨之後,可以直接蘸取鹽巴食用。當然講究一點的吃法就是用沸水焯後素炒。實際上《詩經》中所介紹的蔬菜種類還有很多,比如“薇”即野豌豆;“蘩” 一種葉子類似艾草的蔬菜。而“薺”則是古代比較常吃的蔬菜之一,由於芥菜的產生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且烹飪之後的味道也特別鮮美,所以絕對是古代餐桌上的常客。
2.古詩中關於蔬菜的描寫蘇軾曾在《送范德孺》一詩中,寫到“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詩中的“青蒿黃韭”說的就是蓬蒿菜和韭菜。作為古代文人中做菜最好吃的廚子,蘇軾曾親自採摘並下廚烹調。被譽為文武全才的辛棄疾,在其撰寫的《鷓鴣天》中,曾有“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之句。詩中所說的“陌上柔桑”,實際上就是古代比較常見的薺菜。在芥菜生長旺盛的季節,很多貧苦大眾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芥菜的身影。實際上芥菜屬於一種冷熱皆可的大眾菜,無論素炒還是涼拌,都具有非常獨特的味道。尤其是涼拌的薺菜味道更鮮美。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對芥菜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黃瓜”在古代絕對是稀罕之物,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南北尚未通車之前,北方人在冬季的時候想吃黃瓜,其實也是一件癡人說夢的事。蘇軾在《浣溪沙》詩中,對黃瓜這種珍貴的蔬菜也有所描寫。“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兩句詩歌,證明了早在北宋之時人們,就已經可以吃上黃瓜了。而且黃瓜獨特的清香味,以及萬兩難求的珍稀性,也讓這位著名大詞人頓感光輝四射。陸遊曾在他的很多詩歌中,不厭其煩的描寫了他對蔬菜美味的渴望。“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潔。”、“如何夢故山,曉枕春蔬香?”,總而言之古代的蔬菜種類,其實並不比現代社會少。
3.古代人冬季儲菜方法雖然在階級社會中特權階級,總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但是在面對滿山遍野的野生蔬菜時,這種階級壁壘就會被徹底打破。因為即使他們能管天能管地,但是卻無法阻止老百姓上山採摘蔬菜的熱情。但是在寒冷的冬季到來之時,由於大地陷入冰封,人們就無法從大自然中獲取蔬菜。在這種前提下,普通的老百姓在冬季的時候,根本吃不到新鮮蔬菜,對於極其貧苦的家庭來說,甚至沒有任何蔬菜可吃。
這種受季節影響較為嚴重的情況,其實一直延續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北方人為了能夠在冬季吃上蔬菜,會在秋季的時候及時儲備“冬儲菜”。比較常見的就是土豆、大蘿蔔和大白菜。當然也有使用大白菜醃製“酸菜”的傳統。這種儲備“冬儲菜”的習俗,其實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人們,其實就已經掌握了製作“乾菜”,以及醃製“酸菜”的方法。《釋名》中曾言:“遂使阻於寒溫之間,不得爛也。”
(1)乾菜想必大家根據字意就可以瞭解“乾菜”,大多數情況下製作乾菜的時間都在秋季。在秋高氣爽太陽光照比較充足的時候,古人會將採摘回來的新鮮蔬菜,放置於陽光底下曝曬。這樣不僅可以曬乾水分,而且也可以預防菜葉發黴。當冬季到來之後無法吃到新鮮蔬菜之時,只需要將“乾菜”放在水中,浸泡大約1-2個小時。“乾菜”就會因為吸足水分而重新恢復活力。這不僅解決了冬季無菜可吃的難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身體健康。
(2)醃菜醃菜在先秦時期被稱為“菹”,《釋名·釋飲食》中解釋道:“葅,阻也,生釀之,遂使阻於寒溫之間,不得爛也。”這其實就是古代醃菜的由來。醃菜的主要原料是大白菜,將大白菜的葉子切掉留下根莖。然後放於沸水鍋中蒸煮半熟然後取出瀝水,並放置於乾燥的大缸之內。基本上經過幾個月的發酵之後,就可以變成口感酸爽的醃菜了。這種被醃製之後的蔬菜,不僅可以延長保存期限,而且也可以有效防止腐爛。
在周朝時就有專門製作醃菜的人,他們被稱為“醢人”。可以說在他們的手中,無論任何蔬菜都可以醃製。大白菜、韭菜、芹菜,以及菁、茆、葵、菭、筍等,都可以通過醃製的方法保存至冬季食用。當然如果覺得整顆蔬菜醃製太過粗糙,也可以將蔬菜切碎之後醃製。這其實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虀”。《釋名·釋飲食》中稱“虀,濟也,與諸味相濟成也。”意思就是切碎後醃製的蔬菜,相比較於完整的蔬菜來說味道更加鮮美。
(3)“窖藏”蔬菜現在很多人一聽到“窖藏”兩個字,首先想到的都會是“酒”。但是這對於長期生活於北方的人來說,在冬季“窖藏”蔬菜,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北方冬季氣溫較低,根本不適合蔬菜生長,所以,只能提前將新鮮的蔬菜儲存於地窖中。“窖藏”蔬菜的種類其實有很多,比如大家常見的馬鈴薯,青紅蘿蔔和大白菜等。據《齊民要術》記載:“須即取,粲然與夏菜不殊。”大概意思是窖藏蔬菜可以隨吃隨拿,而且從味道上來講並不比夏天的新鮮蔬菜遜色。
窖藏大白菜的習俗在宋朝得到了推廣,這可以從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中得知:“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詩中的“地菘”就是古代人,對大白菜的一種稱呼。當時人們將藏於地窖之中的大白菜稱為“百菜之主”。因為白菜這種蔬菜的水分特別充足,放在溫暖而又潮濕的地窖之中,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蔬菜中的水分,而且吃起來的口感也不輸其他新鮮蔬菜。(4)反季蔬菜現代人即使在冬季也能夠吃到夏天的蔬菜,這其實與比較發達的種植和儲存技術有很大關係。但是說到古代人可以吃到“反季蔬菜”,相信很多人的頭腦中,都會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據《漢書》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所謂“太官園”指的就是皇家“溫室大棚”,這種耗資巨大、浪費人力物力的做法,其實受到了很多官員與學者的反對。《詔定古文尚書序》中曾言:“(秦始皇)乃密種瓜於驪山陵谷中溫處。”這其實也證實了古代人,可以吃得到“反季蔬菜”的史實。但是這種勞民傷財的做法,只有皇室成員才有資格享受。
結 語古代有很多蔬菜一直流傳至今,這不僅與獨特的土壤和高超的栽培技術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古人求生存的想法有很大聯繫。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古代,可考的蔬菜種類幾乎與現代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很多古人經常能吃到的蔬菜,由於氣候、戰爭或物種滅亡等多種因素影響,現代人都已經無法再吃到了。實際上古代蔬菜種類的變化,其實與國家之間的外交有很大關係。其中比較耳熟能詳的就是張騫通西域。在這之後很多胡人地區的獨特蔬菜品種,源源不斷的傳入古代中國,古代人的餐桌得到了極大豐富。而且經過幾千年的雜交之後,已經演化成了很多新型品種。這其實也是現代人餐桌,比較豐富的一個基本原因。【參考文獻】張娟《古人吃什麼蔬菜》容小翔《古人吃些什麼菜》黃衛培《古人常吃的蔬菜》楊寧波《古人如何儲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