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提到袁世凱,大家都會在心中唾罵這位提議復闢的領軍人物。不得不說,他的確為我國近代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其一生的所做作為也一直遭人詬病。雖然當時是袁世凱親自逼清朝皇帝退位,制止了流血事件的發生,但是他之後也殘忍地推翻了革命先烈辛辛苦苦所創建起來的共和體制,搖身一變自己走上了皇帝的位置。也正是因為這一舉動,袁世凱才屢屢遭人斥責。幸好稱帝的鬧劇只存在了短短數月,袁世凱便在人民的聲討中去世了。
袁世凱生前便策劃好身後事不得不說,袁世凱本人的確思慮周全,他本人在生前便已經將自己的身後是考慮好了。其實袁世凱的家鄉是在河南省的項城縣,而他的家鄉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河南安陽的洹上村是一個風水寶地,一代名相伊尹曾經受到小人讒言誹謗,到此地隱居三年後,竟然受到商王親自認錯接其返朝的禮遇。洹上村也因此成為人們口中的靈地。袁世凱的先祖袁紹也是字河南省安陽市發家的,所以袁世凱認為,安陽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早在清朝還未滅亡之時,袁世凱便已經將安陽的二百多畝地買到手了,並告訴身邊人自己想要將陵墓修建在此處。
在買下風水寶地之後,袁世凱便特地邀請了德國的工程師對此地進行設計規劃。按照袁世凱的設想,此地的風格與明朝皇陵極為相似,只是規模與明皇陵相比稍微小了一些,但是其中的奢華程度絲毫不輸給明皇陵分毫。由此可見,袁世凱在位期間也貪汙了不少民脂民膏。該陵墓的豪華程度極高,甚至能夠當作我國近代的標竿性建築,因為它結合了中西雙方的文化特色,所以十分獨特。陵墓是南北走向,重要的建築都分佈在南北神道的中軸上面,綿延不絕。從洹水北邊的牆壁開始,沿著南北神道一路北上,跨過拱橋,經過牌樓,再轉過碑亭,隨後穿過院子再走一會兒,便能達到袁世凱的墓地所在。
袁世凱身後事引爭議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對墓葬文化也有一定的風俗習慣。只有帝王的陵墓才能夠稱其為“陵”,例如明皇陵、秦皇陵等等,所以在袁世凱死後,其大兒子袁克定也想將袁世凱的墓地定名為“袁陵”。但是這一舉動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反對,因為眾人認為袁世凱並不符合皇帝的資格,所以也沒有權利將墓地命名為“陵”,並且袁世凱不顧眾人反對行復闢之舉,已經被人們定義為大逆不道。所以大家認為,從哪一方面看,袁世凱的墓地都不能被稱作“陵”。
但是袁世凱的兒子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在復闢後也算是登上了皇位,應該接受與皇帝一樣的待遇。所以即使“袁陵”一名遭到了全國的反對,袁克定也執意如此。後來,還是北洋政府一位名為徐世昌的當政人員出面化解了這一矛盾。徐世昌提出以“林”代替“陵”字,二者在讀音上相近,且我國古籍《說文解字》中也有明確標註,稱“林”與“陵”二字互相都能夠通用。所以取名“袁林” 既避開了“陵”的風俗,也有了“陵”的含義,完美地解決了全國人民與袁世凱兒子袁克定之間的矛盾。袁克定一聽,十分歡喜,便接受了徐世昌的提議,而百姓也欣然同意。
結語就這樣,徐世昌僅僅更改了一個字,便讓大家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不得不說,袁世凱的部下中還是有不少睿智的謀士,徐世昌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不是徐世昌的完美提議,袁世凱的兒子很有可能因此與百姓反目,進而做出過激的行為,可以說徐世昌此舉極妙。這件事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受到人民敬仰的領袖才是真正的好領袖,顯然袁世凱並不屬於這個範疇。參考文獻:《史記》、《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