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有一個小國叫做荷蘭,荷蘭面積4.1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其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有一部分海拔不到1米,除南部和東部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荷蘭的地勢這麼低,在歷史上,荷蘭人深受海水入侵之苦,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創造出了一項偉大的工程奇蹟。
中國的萬裡長城築在高山之巔,是防止遊牧民族的入侵,成為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荷蘭人則是修建攔海大堤把海水攔在國土之外,成為了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古代的,而後者是現代的,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
荷蘭位於萊茵河入海口,面向北海,從13世紀開始,荷蘭的很多國土被北海的海水吞沒了,水災的威脅無時不在,荷蘭人與水抗爭了幾百年,世世代代的荷蘭人都在為此而努力。最嚴重的一次海災是在1953年,當時海水長驅直入,有20多萬頭牲畜被大浪淹死,1800多人遇難,上萬人無家可歸。
經過了這次嚴重的海災之後,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經過幾年努力,依靠人力建起了一道30公里的攔海大壩。這個工程叫做荷蘭三角洲工程,另外一個叫法是荷蘭北海保護工程,荷蘭人修建巨型海堤,把海水擋住了。雖然說這樣可以把海水攔住了,可是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由於海水被隔絕在外,在堤壩後面,各種海洋生物相繼滅絕,讓捕魚業和海產業也陷入了危機。為此,荷蘭人又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建造一個個閘門,閘門打開時海水可以自由進出,當受到海潮襲擊時,就把閘門關上,為後方的陸地和居民擋住海水。
荷蘭人在海堤上共修建了65個高度為30至40米,重18000噸的壩墩,安裝了62個巨型活動鋼板閘門,這確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最為艱鉅的工程是鹿特丹的水上通道,鹿特丹是世界大港,不到10分鐘就有一艘海輪進出港,水道必須保持暢通,不能設置任何障礙,怎樣才能攔住從北海湧入的海潮,又不會妨礙船隻出行呢?
荷蘭人再次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就在進入鹿特丹的水道上設計兩個能浮動的閘門,平時打開讓船舶通行,等到海潮來時,空心的閘門可以馬上能自動旋轉到位關閉,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
三角洲工程從1956年動工,1986年竣工,用了30年時間,就這樣他們“馴服”了狂暴的北海。三角洲工程使荷蘭西南部地區擺脫了水患的困擾,促進了荷蘭的經濟發展。不過,有利也有弊,由一些海灣的入口被大壩封閉,使得荷蘭海岸線縮短了7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