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科學家們用3D列印技術復現大馬士革鋼製造工藝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研究所和弗勞恩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通過 3D 列印技術來復現大馬士革鋼製造工藝的新方法。其最初特指由烏茲鋼錠製成的鋼材,於 2000 多年前從印度進口、並在大馬士革製造或交易。但是現在,其已用於泛指一類具有彎曲、波浪狀,類似流水的明暗條紋的鋼材。

13 世紀波斯鍛造的大馬士革鋼劍的特寫(圖自:維基百科)

由於烏茲鋼的斷代,真正的大馬士革鋼早已成為一門失傳的藝術,因而被許多致力於逆向工程的科學家和手工藝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不過這種鋼材背後的基本理念,已經被後來的人們所接納。如果參觀文藝復興時期的現代展覽,很可能在劍匠的攤位上發現許多質量出乎意料的複製品。

據悉,大馬士革鋼刀片是通過綑紮鐵條並烤至熾熱,然後將其扭曲到一起而製成。鐵匠們會將之不斷捶打和重新加熱,製造出現錯綜複雜的波紋圖案。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這種加工工藝,可通過控制碳含量來調節器性能。比如為劍芯選用堅柔、富有韌性的鋼,然後焊接到另一種經加工變硬可磨尖的鋼葉邊緣上。

現如今的大馬士革鋼,通常使用兩種不同等級的鋼合金製成。但是杜塞道夫和亞琛的研究人員,正試圖通過 3D 列印和雷射技術,將大馬士革鋼帶入新的世紀。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新技術沒有使用兩種不同的材料來加工形成新的合金,而是僅使用鐵、鎳和鈦的合金粉末。

通過雷射熔化並一層層地導入,便能夠形成所需的形狀。然後移除多餘的粉末,即可呈現最終的產物。

雖然仍屬於 3D 金屬列印的範疇,但新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 —— 雷射並用於改變金屬的晶體結構,以形成硬質和易延展的鋼的交替層。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Philipp Kürnsteiner 表示:

我們已經成功地在 3D 列印過程中特別地修改了各層的微觀結構,以使得最終組件具有所需的性能,而無需隨後對鋼進行硬處理。

在一定條件下,它會形成小的鎳鈦微結構,這些所謂的沈澱物會使材料硬化。當受到機械應力時,它們會阻止晶格內的錯位移動,也正是塑性形變的特徵。

具體到雷射工藝,主要與時間參數有關。在添加了每一層之後,可使金屬冷卻至 195°C(383°F)以下,從而留下柔軟的層、形成強度與延展性相結合的鋼材。

研究團隊指出,通過改變雷射的能量、3D 金屬列印過程的速度、以及其它因素,便能夠相當精確地控制金屬的特性。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