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明工具總是在彌補先天上的不足,用錘子彌補拳頭,用輪子彌補腿腳,用刀子彌補爪牙,用文字彌補記憶……然而野生動物似乎從來不用枕頭,人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普遍的剛性需求,以致幾乎所有的文明都發明了枕頭——這暗示著我們有什麼先天不足嗎?
是的,這正是直立行走留下的後遺症。雖然陸生脊椎動物不乏二足行走者,比如鳥類和袋鼠,但是它們後肢的支點都在身體重心附近,軀幹在運動時仍然平行於地面,人類的後肢卻完全長在軀幹末端,為了直立行走就不得不讓脊柱完全垂直於地面,胸腔因此完全打開而變得扁平。
鴕鳥、袋鼠和人類的骨骼對比:鳥類的髖關節前移接近身體中部,並有大型的尾羽平衡重量,頸部呈現S型保持軀幹水平;袋鼠用粗大的尾巴平衡身體的重量;人類沒有這些措施,將全部體重經由脊柱垂直傳遞給大腿骨
同時,人類雙手具有複雜的功能,包括投擲、揮舞、探取等大幅度動作,這要求人的肩關節必須足夠靈活,在其它哺乳動物身上平行於軀幹兩側的肩胛骨因此變得寬而短,平鋪在了後背上;在其它哺乳動物身上短小甚至消失的鎖骨也變得結實修長——這讓人類有了一對格外寬闊的肩膀,軀幹因此更加扁平。
左側為人類背部的骨骼北側局部,右側為馬背部的骨骼左側局部;圓點標記的骨骼就是肩胛骨
這些都對人的睡姿產生了影響:失去了前肢的支撐,像其它哺乳動物那樣趴著睡就會壓迫胸腔難以呼吸;仰臥會拉伸脊柱的生理彎曲,讓背部緊張,四肢也不能自由擺放;哺乳動物最放鬆的側臥姿態又會讓頭部懸空,久之令頸部肌肉疲憊不堪,引發急性纖維組織炎症(落枕)。所以綜合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頭部墊到合適的高度側著睡,這就是發明枕頭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絕大多數四足行走的哺乳動物可以輕鬆側睡,它們的頭部寬度和軀幹寬度差不多
另一個原因是人的體型夠大,自身重量和血液重量都能產生可觀的宏觀影響。
我們可能注意過,貓幾乎可以在任何坎坷的地方睡著,而人睡覺的時候床單上有一個褶子都會咯得不舒服。這是因為體重越小的動物相對表面積越大,躺下來的時候下方組織壓強越小,貓這樣輕盈的動物已經無法理解「硌」的含義。
但人體足夠沈重,可以給受力組織相當大的壓強,當支撐面不夠平坦時就會發生應力不均,身體內部的骨骼也會向下壓迫周圍組織,這都會在局部產生強烈的觸感和疲勞,長期臥床的病患甚至常常因此發生褥瘡和血栓,所以人睡覺總會不自主地翻身。既然人的胸腔格外扁平,肩膀格外寬闊,也就格外需要一個枕頭在翻身時穩定頭部。
貓喜歡在冬天睡在暖氣片上,這對人來說只能是比跪搓板更可怕的酷刑
不僅如此,人的血液更多,也更沈重,當人躺在平面上的時候,頭部總是比軀幹更低一些,這就會讓頭部血壓明顯升高,睡久了昏昏沈沈不舒服,有些胃病患者還會遭遇胃酸倒流的情況,所以僅僅為了舒服,人也願意將頭墊高一些睡。
最後,靈長動物之外的大型哺乳動物,特別是食草動物,往往趴著睡,這樣可以及時站起來奔跑,如果環境允許,它們也絕不錯過側躺放平或者找東西枕著的機會。但是最大型的象類由於體重過大,胸腔無法在躺下時支撐重量,所以只能站著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