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他說的沒錯,在這個世界上,做任何的都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科學也不例外,1896年,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家中一塊被包在黑紙中的感光底板被感光了,最開始他並沒有解答出是什麼原因,直到看到與感光底板放在一起的雙氧鈾硫酸鉀鹽後,他才推測出,是這種雙氧鈾硫酸鉀鹽在經過分解後,所散發出的一種輻射。
同年5月,貝克勒爾又發現純鈾金屬板也能發出這種輻射物質,從而更加確定了天然放射性的存在,1971年,日本建造了第一座核電站,後投入商業運行,1982年,第二號核電站也相繼投入使用,原本,這兩組的機組容器預計是20-40年的壽命,結果僅僅幾年時間,就開始出現了老化事件。
2011年,日本發生9.0級地震,這次的地震導致日本兩座核電站都發生故障,3月12日,第一座核電站發生小規模爆炸,有專業人士認為,這是核電站不合理的建設以及日本這樣一個地震多發地域的環境所導致的,緊接著,3月14日,日本核電站發生大規模的爆炸,這次爆炸後,大量帶有輻射性的物質開始擴散,這些物質又被稱為核熔毀,其威力不亞於核武器的作用,對於附近的人體和生物都帶有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次核泄漏事件了,早在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就曾發生過一起核電站泄漏事故,當時美國這場事故被定義為5級,由於製冷系統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據統計,至少有15萬居民被迫搬離他們的家園,由此可見,這些放射性物質所帶來的危害是我們遠遠想不到的。
但是在1997年時,一位英國科學家主動要求進行放射性物質人體實驗,他叫埃里克·沃里斯,因為對物理學的熱愛,埃里克一直在瘋狂地研究這種放射性物質,因為這個實驗,他被稱為英國」毒王「,而早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著名的化學家格倫·西奧多就在實驗室研究出了鈽,這是一種原子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同時它也是一種放射物質,可以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開發,它和大多數金屬物質一樣,都具有銀灰色的外表。
看起來和鎳非常相似,用物理學的話說就是,鈽具有使晶體結構產生疲勞的效果,即原有秩序的原子排列因為輻射而隨時間產生紊亂,從而當溫度達到100k時,它會自發輻射或者產生質變,而鈽所產生的放射線α雖然不會穿透人體,但鈽會被人體吸收,並對身體產生影響,從而對細胞,以及染色體都造成損傷。
而埃里克在實驗時不僅向身體內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氣體,還在體內注射了鈽,而他進行這項實驗的目的就是想要測試人體對放射性物質的反應,為科學研究鈽提供更準確的依據,在注入放射性物質後,埃里克成為了一個「危險人物」,因為他的身體會產生輻射,所以埃里克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實驗室以供研究,而在他不斷的努力下發現,人體所產生的α射線在接觸空氣後,只能維持幾厘米的距離就會消失。
但埃里克的大部分排泄物中卻帶有很強的放射物質,所以他不得不用專門防輻射的容易來裝置,然後送往指定的機構處理,這樣看起來非常麻煩,而他每次出門,也都都要帶上自己專屬的防輻射袋,並且接觸他的人都不會近距離靠近他。不過在之後的研究中心,埃里克發現,雖然受到了鈽的汙染,但他並沒有受到健康影響,也沒有因此死亡,因此他得出,鈽是一種具有非常複雜的物質,在一般情況下鈽能產生六種同素異形體,而在特定的環境下,它還會出現第七種異形體,但是到了2004年,埃里克明顯感覺到了身體的變化。
當鈽聚集在身體內,所產生的毒性物質會聚集在骨髓中,因此在這幾年的研究中,埃里克的身體中的危險物質越來越多,所產生的輻射也越來越強,這對於實驗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然而,還沒等到埃里克想到辦法停止實驗,他就因為身體里鈽的影響而去世,在他死後,他的遺體處理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在埃里克在世時,他的身體就已經能夠產生很強的輻射了,當他死後,遺體中的放射性物質並沒有消失,所以不能將他火化更不能用普通的棺材埋葬,最後,英國學家們決定將埃里克的遺體用半米厚的鉛棺材將他深埋,這樣或許能夠阻擋他體內所散發出來的輻射,但這些科學家們也並不確定,因為關於鈽的研究始終還沒有一個結果,人們也並沒有找到能夠有效解決它的辦法,所以埃里剋死後也依舊還是及其「危險」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