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

動物們多藐視“一夫一妻制”提到“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很多人可能會說天鵝、鴛鴦等。然而早有動物學家們揭穿了它們的偽裝,這些出了名的一夫一妻動物,大多都是“偽君子”。通過對動物後代DNA的追蹤發現,這些看似忠貞的動物,未必都把自己的DNA放到了孩子身體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人員稱,1/6的幼天鵝都是”私生子“。事實上雌天鵝常常欺騙自己的伴侶,從窩裡逃出去跟其他雄天鵝搞“婚外情“。哺乳類動物一夫一妻的模式更加少見。德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生物學者調查發現,在9個目(35%)的哺乳動物中,只有9%(226個物種)是表面上的一夫一妻。而在這為數不多的幾百個物種裡,只有4種還未被科學家抓到亂來的證據。

動物為何妻妾成群從演化的角度考慮,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存。生存並不是追求一個人的幸福,而是承擔著整個種群繁衍後代的能力。那種把後代押寶在單一的個體上的反達爾文行為絕對是不明智的。爹媽們總希望能”龍生九子,各顯神通“,這樣才有足夠的多樣性適應環境。顯然,這樣的結果,一夫一妻制很難實現。這時就需要改變婚配和家庭結構去滿足哺育後代的需要。儘管有些動物一年四季都可以有性生活,如倭黑猩猩,但在絕大多數生物,尤其是低等動物,雌性的發情期一年也只有一次,而且一般只在春季,時間不長。因此,雄性動物在大多數時間內一直處在性飢渴狀態,正是這種現狀,才讓“一夫多妻”制大行其道。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動物的愛情更“自私“從能量的消耗角度來看,動物交配製度的不同,本質上是兩性衝突和資源競爭博弈後的結果。性行為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從最初的生殖細胞到後來的哺育繁衍,這種生理因素和生態因素的共同製約,導致了不同的交配方式。科學調查發現,鳥類中“一夫一妻”製家庭佔92%,而在哺乳動物中僅為5%。根本原因就是雌性和雄性在繁殖中投入的資源差異。顯然,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理論上最好的策略就是拋棄伴侶,讓伴侶照顧自己的後代。然而,實際情況還是要取決於生理和生活史以及生態因素的限制。通常來說,個體能獲得的資源有限,而求偶交配和育雛都需要消耗資源,因此這就需要每個個體進行權衡。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在繁殖過程中,投入更多的一方,每個後代的的夭折對其損失相對更大,因而更傾向於減少配偶數量,用更多的精力確保後代的存活。這就是哺乳動物和鳥類婚配方式差別巨大的原因。哺乳動物出生之後,母親用乳汁哺育後代,幼崽容易獲得豐富的營養。這種情況通常要延續到幼崽能獨立生物為止。在哺乳期間,母親是孩子的靠山,而父親所起的作用一般不大。可是雄性產生的精子遠遠大於雌性的卵子,這就促成了哺乳動物“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結構。雄性通過競爭排除他人,多妻多妾,佔領著資源的優勢,這對保持動物種族繁衍昌盛是有利的。

鳥類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們沒有乳腺,小鳥孵化出殼後全靠父母餵養。它們生長迅速,食量驚人,要想填飽小鳥的肚子,維持到它們獨立捕食生存,單靠雌鳥孤軍奮戰是不夠的。只有夫妻雙方齊心協力,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而“一夫一妻”制更加普遍。一夫一妻制度的產生,則往往是資源壓力下的產物,或者是社會等級制度下的結果。有實驗結果表明,如果食物限制被移除,雄性比雌性更容易遺棄後代給另一方餵養。從這方面來講,動物的愛情可能更“自私”。

有大學教授曾提出在人類社會中實行”一夫多妻“制,在瞭解了動物界”一夫一妻“以及“一夫多妻”的婚配形式後,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