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歷史春秋戰國趙、魏、韓“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國君到哪裡去了?

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掌握晉國實際權力的晉國六卿:智氏、韓氏、魏氏、趙氏、范氏、中行氏,因趙氏與本族別支邯鄲氏爆發矛盾,而各自站隊,最終導致晉國爆發內戰。

晉出公本身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搜圖編輯只有八百甲士的實力,其餘都是外借的齊、魯之兵,沒有血戰到底的意願和意志,所以與四卿兵馬交戰時敷衍了事而已。這直接導致晉出公的討伐大軍被四卿擊敗,晉公室最後一點實力也喪失殆盡。擊敗國軍的軍隊後,四家氣勢洶洶地直撲國都新田(今山西侯馬),一副誓不罷休的樣子。晉出公沒想到亂臣們的膽子這麼大,居然敢反攻國都,看樣子弒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無奈之下,晉出公棄都出逃,投奔楚國,結果病死在半路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晉出公之前,在晉國國內,國君多少還有那麼一點點名義上權​​威,而自晉哀公開始,此後的晉國國君,完全淪為諸卿的傀儡,政治上再無半點作為,得過且過,不過是各大卿族的牌位和藉口而已。

在聯合其他三家驅逐國君,實際操控晉國後,為了限制乃至削弱其餘三卿勢力,智瑤提出“四卿各獻一百里土地、一萬戶人口”給予新國君,​​以全臣禮。實際上是逼迫趙、魏、韓三家割讓土地人口給智氏(因為晉國大權在智氏掌握,’給’晉君,其實就是給智氏。相當於朱溫要李克用上繳土地人口給唐昭宗一樣。)韓氏家主韓虎、魏氏家主魏駒,思慮再三,自覺打不過智氏,最終還是相繼獻出土地人口。趙氏家主趙無卹則堅決不從,一口回絕智瑤的要求。週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智瑤以趙氏不臣、不敬國君為藉口,用晉哀公的名義,命令魏氏、韓氏一同出兵,攻打不肯服軟的趙氏。趙氏不敵,退居晉陽老家,據城抵抗。週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經過三年的戰爭,趙氏已經精疲力盡,無法再繼續抵抗下去,又被智瑤引汾水灌晉陽,眼看覆滅在即。就在這緊要關頭,一貫狂妄的智瑤,因為水淹晉陽成功,得意洋洋,當著韓虎、魏駒的面,口出狂言:“今日才知水可滅國!”

而得聞此言的韓虎、魏駒,想起自己的都邑平陽、安邑,也都是在水邊,不免心驚;又看見眼前趙氏即將滅亡的景象,唯恐滅門慘劇日後落到自己頭上。於是暗中聯絡趙無卹,在智氏即將獲勝的當口,反戈一擊,三家聯合大破智氏,殺智瑤,並隨後滅智氏全族。此戰後,晉國智氏土地人口被三家全部瓜分,趙、魏、韓三家成為晉國的掌權者,各自獨立,而以晉哀公為代表的晉公室則毫無所得,淪為看客。趙魏韓三家合力滅智後,各自擴充實力,實際已經獨立建立政權,只是在對外名義上,還使用晉國的稱呼,所以暫時保留了晉公室。週考王七年(晉哀公十八年、前434年),當了十八年傀儡的晉哀公去世,三卿擁立其子公子柳繼位,即晉幽公。週考王八年(晉幽公元年、前433年),越發覺得晉公室礙眼的趙魏韓三家,為了徹底消除隱患,乾脆將公室所剩無幾的土地一分為三,瓜分完畢,只給晉幽公留下了曲沃、絳都兩座城,用以收取租稅,來祭祀唐叔虞以下歷代晉國先君。

在這以後,晉國出現了春秋以來所罕見的景象:作為國君的晉幽公,非但不能受諸卿朝見,反而得輪流至安邑(魏氏都邑)、平陽(韓氏都邑)、晉陽(趙氏都邑)去朝見三卿家主。這也深刻地顯示了晉國此時真正的政治態勢。週天子自從東遷雒邑,本身就是和吉祥物差不多的樣子,天下諸國也多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多敷衍了事。這次三家前來求封,又奉重禮,周威烈王心想反正反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便策命魏、趙、韓三家,正式授予諸侯地位,分別為魏侯、趙侯、韓侯。至此,三家的名份得以為諸侯國,而不再是晉國卿士。至於原來的晉國,倒沒有被廢除,還是無聲無臭的存在。僅僅據有兩座小城的晉烈公,對於原本地臣子成為和自己一樣的諸侯,那是半句話都不敢多說,老老實實地做人,依附於新建立的魏國,繼續偷生。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