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天文學博士生阿黛爾·古德溫(Adelle Goodwin)在6月1日舉行的第236屆美國天文學會虛擬會議上表示:「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光學上升時,我們非常興奮,因為潛在的理論建議,我們認為兩到三天後,我們會得到X射線上升。」「你可以想像10天後我們的感覺如何,當時還沒有X光檢測,我們開始認為不會爆發。」
古德溫意識到她和她的同事們正在著手這項研究。他們研究的對象是一個離地球11,000光年的雙星或兩體系統,其中包括一顆每秒旋轉400次的超緻密脈衝星和一顆馴服的伴星。脈衝星是一顆在超新星中爆炸的恆星的快速旋轉遺蹟,它以它的伴星為食,最終引發偶爾的X射線爆發。
古德溫在提到脈衝星時說:「脈衝星會在幾個月到幾年內悄悄地將這些物質從伴星中拉出來,直到磁碟達到臨界大小,物質開始直接轉移到中子星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這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且是如此的發光,發出高能量的X射線。」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這個系統是在1996年,每隔四年左右,科學家們就會注意到一次大規模的爆發。古德溫的團隊希望他們能在去年美國宇航局斯威夫特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新觀測中看到這一幕。但當然,沒有任何保證。
「我們確實很幸運,」古德溫說。「兩次爆發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長,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它何時會爆發。當我們提交這一監測方案時,消息來源早該爆發了。所以我們一直在期待它,但我們甚至不確定它會不會再爆發。」
但是在7月底,事情開始變得有趣了:這個物體開始在肉眼可以探測到的波長中發出更明亮的光。古德溫和她的同事們匆匆忙忙地弄到了七個觀測站,集中在這個物體上,詳細地捕捉到了這次爆發。
然後他們就等著。儘管有假設認為爆發應該在幾天內以更有能量的X射線獲得速度,但物體的活動嚴格停留在光譜的光學部分。直到12天後,X射線的發射才開始.
科學家們認為延遲反映了這個特殊系統的成分,這個系統富含氦。古德溫說,氦比大多數這類系統的主要成分氫需要更多的能量來電離和發光,這可以解釋延遲爆發的原因。「因為這個系統有太多的氦,我們認為它需要達到更高的溫度,這就是為什麼上升需要更長的時間,」她說。
古德溫說,除了這次會議的介紹外,這項研究已經提交給「皇家天文學會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