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湟魚洄遊產卵奇觀 重現青海湖


湟魚。(新華社)

2018年6月11日,青海湖湟魚放生節,將人工培育的100萬尾湟魚苗種放流到沙柳河。(中新社)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即將放流的湟魚苗種。(中新社資料照片)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夏季的青海美麗如畫,湖畔草灘上的白塔和經幡隨風飄揚,風景獨特。(新華社資料照片)

成千上萬尾湟魚遊出青海湖頂著水流到河裡,一路逆流而上,在湍急的水勢下奮力前行,窄窄的河面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魚群,最遠的要遊六、七十公里,一邊遊一邊產卵……這就是一年一度的青海湖湟魚洄遊奇觀。

每年一到6月,偌大的青海湖裡幾乎沒有了湟魚的影子,而河裡卻出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觀場面。這樣的奇觀在早些年卻難得一見。19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人們進入青海湖環湖地區日夜不停捕撈湟魚,致使該物種資源量迅速減少,由最多時的32萬噸降至2600噸。2004年湟魚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

半河清水半河魚

1980年代開始,青海省政府連續5次實施封湖育魚;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累計19年封湖育魚,期間禁止任何人捕撈。除此之外,政府還加大力度打擊違規盜捕湟魚行為、實施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大力保護湟魚。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志亮表示,2002年,湟魚資源不足0.26萬噸,2018年已經恢復到8.8萬噸。2002年至今,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已累計向青海湖放流湟魚12638萬尾,使湟魚資源得到快速恢復。

湟魚每年洄遊產卵在5月底至8月初期間,從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馬河是重要的洄遊產卵場所。根據今年5月氣溫、水溫、降水量、水流量等監測數據綜合分析,6月10日青海湖裸鯉開始洄遊,7月中旬達到洄遊高峰期,「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已經顯現,也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看。

高原聖湖資源復育

小小魚兒奮力躍過一級級台階,無所畏懼地逆流而上,完成延續生命的使命。這過程看似不聲不響,其實卻困難重重,經常有魚兒擱淺在岸邊死亡。剛察縣城管部門執法人員公保加說,湟魚洄遊實際上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一個過程,只有成功爬坡過坎、順利存活的個體,性腺才能在外部刺激下發育成熟,獲得孕育、繁衍後代的能力。

為避免人類活動再對湟魚洄遊增添阻礙,剛察縣政府早在幾年前就將沙柳河2米多高的攔河壩換成了18級台階,每級台階高15公分到20公分,其中還修了凹槽。2016年又投資850萬元(人民幣)在泉吉河修建了21級台階組成的洄遊通道。儘管如此,洄遊產卵對湟魚仍是不小的挑戰。

29歲的公保加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藏族小夥。他說,每當看到有擱淺的湟魚,當地人都會自發地用臉盆、水桶等工具,發起拯救擱淺湟魚的行動。對於近年來政府禁捕禁撈湟魚、關停青海湖鳥島沙島旅遊經營活動等方式保護生態的行為,公保加十分贊成。「當年湟魚幫我們躲過了饑荒,現在是該保護它們的時候了。」但他也認為,現在湟魚的數量依然不夠樂觀。「我們必須努力守護好這片高原聖湖,使青海湖成為湟魚的天堂」。

小靈通 湟魚

裸鯉的俗稱,是青海湖中的特產,在魚類中屬鯉科,學名稱「青海湖裸鯉」,是大陸二級保護動物。從前,青海湖周圍人煙稀少,當地的藏族牧民沒有吃魚的習慣,外地人很少到這裡捕魚,因此,湟魚得以大量繁殖,魚的密度很大。每到魚泛季節,湟魚密集成群,遊近河口附近,爭先恐後,順河口溯流而上,受精排卵,數量多到「騎馬涉水踩死魚」。後來由於人們大量撈捕造成數量減少,如今在復育後數量回升。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