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隕石更可能在低緯度的赤道地區發現


傑弗里·埃瓦特在南極洲玩雪地摩托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塊黑色的岩石,在鑽石般堅硬的冰的襯托下,顯得那麼突兀,即使是外行,也會知道它不是來自這個世界,而是一顆隕星。他說:「你永遠無法克服找到第一個目標的那種興奮感。」

但這並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在前往南極洲之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應用數學家埃瓦特和他的同事們計算了在哪裡可以找到這些外星岩石。他們花費兩個夏天,在他們選擇的地點上蜿蜒前進,總共收穫了120個隕石,這與他們的預測相符,並讓他們有信心使用他們的計算(加上火球軌跡的額外計算)來創建一個全球記錄。4月29日在線發表在《地質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每年有17000多起撞擊事件發生,其中大多數隕石都擊中了低緯度地區。

"關鍵在於,如果你想去看這些火球劃過天空,最好靠近赤道,」埃瓦特說。

不過,在計算隕石數量時,南極洲很容易成為目標,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收集到的隕石都是在這塊大陸上發現的,這要歸功於這樣一個事實: 在白色背景下,很容易就能發現一塊暗色的岩石。知道某一特定區域內發生了多少次撞擊,讓研究人員可以把這個數字推及到地球的其他地方,就像天氣預報員可以通過收集水桶里的雨水來確定更大區域的降雨量一樣。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但南極洲確實出現了一個主要的問題: 冰並沒有保持靜止,它有起有落。當它向海洋移動時,冰攜帶著在大陸其他地方落下的隕石到當地的擱淺區域,在冰內形成漩渦。隨著時間的推移,冰升華,變成蒸汽,並揭示更古老的,隱藏的隕石。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這些區域內收集隕石,但不可能知道哪塊隕石衝上了那裡,哪塊隕石墜落了,以及每一組隕石是什麼時候到達的。

為了梳理出每年落在擱淺帶的隕石數量,埃瓦特和同事計算了冰的移動,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包括雪的積累和冰升華的速度。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從理論上講,將碰撞次數乘以研究中未覆蓋的總面積就可以得出一個全球性的估計,事實上,這就是之前的研究所做的。但這種方法只有在隕石以類似的強度撞擊其他地區時才準確。事實證明,它們可能不會。通過將軌道力學(地球引力如何將物質吸進)納入計算,研究小組發現,隕星率隨緯度變化很大。分析顯示,極地的撞擊次數大約是赤道地區的65%。(有趣的是,全球數據仍與之前的估計相符,只是誤差線要小得多。)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研究小組用來自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緯度數據進行了分析,該中心記錄了全球的隕石事件。這一分析揭示了一個類似的強度趨勢——在赤道處的隕石數量達到峰值,而向兩極的隕石數量減少。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行星科學家馬修·讓格(Matthew Genge)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擔心隕石數據太少,不足以支撐該團隊複雜的計算。簡而言之,他認為,儘管緯度趨勢在數據中確實可見,但刪除幾個數據點,它就消失了。

  

美國政府的一份世界地圖顯示了傳感器捕獲了隕石的情況,每個圓圈的大小和顏色表示一個隕石在撞擊時的能量。

美國政府記錄的隕石事件(1988年4月- 2020年3月)

然而,CNEOS的主任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也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隕石撞擊的不同區域是有意義的,原因很簡單: 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它與地球在同一平面上圍繞太陽旋轉,因此位置靠近赤道。Genge同意這種說法,但他不確定差異是否像Evatt的團隊所報告的那樣極端。

Genge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利用來自NASA的額外隕石觀測數據,以及正在研究的追蹤隕石撞擊的新系統,來觀察這一趨勢是否能持續下去。

這些數據不僅揭示了尋找這些明亮光線的最佳位置,還揭示了避免這些光線的最佳位置,這可能有助於確定長期生存資源的最佳存放地點,比如全球種子庫(Global Seed Vault),這是一個為確保作物種子在災難中存活而建立的存儲設施。幸運的是,這個地堡已經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北緯78度的地方。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