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迄今最大規模的全球昆蟲數量評估,分析全球約 1,700 個地點共 166 次的長期調查。該研究指出過去 30 年間,昆蟲數量下降近 25%,同時歐洲的下降速度正在加快,震驚科學界。
昆蟲是種類與數量最多的生物,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舉足輕重,牠們為植物授粉,在食物鏈中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還能回收自然界的廢物。此研究發現,某些昆蟲的數量有上降的趨勢,例如清除汙染後的河川與湖泊,棲息於淡水的水生昆蟲每十年增長約 11%。但牠們僅佔昆蟲的 10%,而且不會幫助農作物授粉。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地區對昆蟲的研究嚴重不足,南美洲、南亞和非洲的數據非常稀少。這些地方因為農業和城市化而迅速破壞野外棲地,可能導致昆蟲數量大幅減少。
帶領此研究的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研究員羅爾·范·克林克博士(Roel van Klink)表示:「從我們的結果中可以知道城市的擴張對昆蟲不利,因為每個地方過去都是自然棲地。毫無疑問,這對昆蟲和所有其他動物有害,但我們沒有數據可以呈現。」
我們推薦: 全球暖化導致波多黎各雨林昆蟲數量銳減,科學家擔憂引發生態浩劫
研究間的不同
先前一群科學家在分析 73 項研究後提出警告:如果不阻止昆蟲消失,將對人類生存帶來災難性後果。該研究估計的昆蟲減少速度是此研究的兩倍以上。也有其他專家估計,在過去的 50 年內,已有 50% 的昆蟲滅絕。
近期一些地區性的分析發現昆蟲的數量大量減少,例如德國減少 75% 和波多黎各減少 98%。此研究發現減少率更低,同時進一步研究減少率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范·克林克博士表示:「歐洲現在似乎變得越來越糟,但是成因不明。」在北美,下降趨勢趨於平緩,但幅度很小。
棲地被破壞、殺蟲劑和光害造成昆蟲的消亡,不過此研究也發現,自然保護區內的昆蟲減少率只比野外棲地好一點。范·克林克博士表示表示:「這代表其中出了問題。」
儘管有明顯的地區案例,但此研究尚不清楚氣候變遷的影響。即使在同一地點,熱量和雨水的變化可能會傷害某些物種,但同時會助長其他物種。范·克林克博士強調另一項研究發現,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會減少植物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大大減少美國堪薩斯州草原上的蝗蟲數量。
保育慈善機構 Buglife 的負責人麥特.沙德洛(Matt Shardlow)表示:「許多昆蟲面臨滅絕的威脅,這項研究表明昆蟲的數量正在以無法永續的速度下降。儘管這項研究的估算值低於某些估算值,但減少幅度依然非常大。飛行昆蟲的大量減少是正在發展的生態災難。」
《科學》期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評論:「這項新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擁抱研究之間的差別使我們能夠在令人擔憂的精準報告與看見轉機的希望案例之間取得平衡。」
范·克林克博士表示:「我們當然有很多理由憂慮,但我認為為時不晚。淡水物種的增加給了我們希望,如果我們制定正確的法律,我們能夠扭轉這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