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家園叫太陽系,這是一個直徑範圍達2光年左右的星系。過去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最遠的那顆是冥王星,而在人類史上,太陽系九大行星之說沿用了很多年,人們一說起太陽系的行星,都會想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可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了,那另一顆行星哪去了?事實上它並沒有消失,只不過科學家將它踢出了九大行星之列,原因就是科學家發現它的直徑太小了,只有2300多公里,完全無法擔當大行星的重任,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想到這顆行星是誰了,沒錯它就是冥王星。
冥王星的發現者是克萊德·威廉·湯博,1930年,他根據其它天文學家的預測,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冥王星的存在。最初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它是像地球一樣的大行星,是因為冥王星的周圍圍繞著五顆衛星。要知道地球才只有一顆衛星,而冥王星卻有五顆衛星,因此當時由於觀測技術還不先進,錯誤地判斷冥王星可能是不亞於地球的一顆行星,將它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列。
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天文望遠鏡的不斷更新換代,能夠更加清晰地觀測到冥王星,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我們被它騙了,它根本不是什麼大行星,只是一顆直徑還沒有月球大的矮行星,就是這樣小的矮行星,身邊卻有五位小弟環繞,地球跟人家一比,瞬間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後,太陽系也只剩下八大行星,從此人們說起太陽系,只能以八大行星稱呼。當科學家向外公布太陽系由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的時候,很多人還一時接受不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仍然用九大行星來形容太陽系。而一些朋友們一直期望著太陽系能夠再次回歸到九大行星。
這個願望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還真有可能實現,根據科學家的猜測,太陽系邊緣有可能還存在著一顆大行星,它的質量有可能是地球的數倍以上,可能會是一個超級地球。為什麼科學家還做出這樣的猜測呢?原來跟科學家對太陽系邊緣的小行星觀測研究有關。
太陽系邊緣由於離太陽較遠,光線較暗,所以那裡一直進人類天文觀測的一個盲區,可是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仍然發現了一些小天體的存在,當科學家觀測這些小行星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小天體的運行軌道都顯得異常。
太陽系其它天體的運行軌道都正常,符合天體運行規律,為什麼唯獨太陽系邊緣的一些天體軌道異常呢?科學家認為最大的可能是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大質量的天體,它的質量有可能是地球的數倍以上,正是這顆大質量行星的引力干擾,才讓這些小行星的軌道顯得異常。
科學家在觀測研究這些小行星的時候,並沒有將可能存在的行星引力考慮在內,所以才覺得軌道異常。而科學家根據小行星的異常軌道修正,也大體計算出這顆行星的質量有可能是地球質量的4-10倍。如果這顆大質量的行星存在,那麼它就會添補九大行星的空缺,接替冥王星成為新的第九大行星,而太陽系也會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之說。
科學家稱第九大行星如果真的存在,那麼它的公轉軌道也將是非常漫長的,繞太陽一周有可能要達到1-2萬年。目前有科學家已經啟動了尋找這顆行星的計劃,期望能夠找到它的存在,如果天文望遠鏡能夠模糊觀測到它,並確定它的軌道位置,那到科學家就會派出像新視野號這樣的飛船前往目標。
不過,在不少人看來,想要發現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可不容易,一個原因是它處在太陽系邊緣,那裡的光線本身就非常暗,依靠光學觀測的天文望遠鏡沒有足夠的光子進入是很難發現其存在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它所處的位置有可能在柯伊伯帶內或者柯伊伯帶的外側。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邊緣有一個神秘的柯伊伯帶將太陽系內星系包圍,它其實是一個由無數天體組成的天體帶,這裡的天體數量多到無法估計。如果第九大行星在柯伊伯帶內,它的四周有可能布滿著很多的小行星類天體,這些小天體會阻擋太陽光線的照射,將它完全隱藏起來,成為一顆暗星。
如果是這種暗星,那基本不會反射光線,光學天文望遠鏡也基本無法觀測到它,除非是使用其它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如果這顆行星也能夠發出天體電磁波的話,或許可以通過射電望遠鏡來發現它,可惜目前射電望遠鏡也沒有接收到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天體電磁波信號。
因此,想要發現太陽系邊緣的這顆行星,有可能需要派出探測器的距離觀測才行,可是我們現在不確定它的大體方位,它的公轉周期有那麼的漫長,沒有具體坐標,探測器想要發現它比大海撈針還要難上很多倍。對於這顆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起源,科學家也做出了兩種猜測。
一種是這顆行星形成於太陽系,只是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混亂的星系將它踢出了內星系,跑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另一種可能則是來自於太陽系之外,有可能是被其它恆星系拋棄的行星,在經過太陽系的時候被太陽的引力捕獲,成為了太陽的小弟。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科學家將會更加高興,因為那樣我們就可以通過研究這顆行星來了解太陽系之外其它星系的一些情況。不管是哪種情況,還是需要我們尋找到它才行,現在科學家期望能夠研究出更加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來發現它,它是否存在,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