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三成是陸地,而陸地的三分之一是荒漠。那裡長年乾旱,極少有降水,缺乏植被的覆蓋,表面直接暴露在外。荒漠中的六成是沙漠,其中最大的是位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其面積可達920萬平方公里。
從人造衛星地圖來看,撒哈拉沙漠整體呈現為黃色,與其南方被大量綠色植被覆蓋的中非形成鮮明對比。那麼,撒哈拉沙漠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到底有多深?如果把那裡的沙子都挖光,剩下的是什麼呢?
地質學家曾在撒哈拉沙漠中鑽過油井,根據鑽探結果,沙漠中淺的地方只有幾米,深的地方可達數百米,平均深度大約150米。在長年風力的吹動下,一些沙子堆積起來,形成了高大的沙丘,其中一些的高度能夠達到180米。
不過,撒哈拉沙漠並非所有地方都被沙子覆蓋,真正的沙漠地帶只佔五分之一,其餘大部分是由裸露的岩石構成,包括山嶺、高原、沙礫覆蓋的平原、鹽沼和窪地。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是庫西山,海拔3415米,這是一座死火山,曾活躍於100多萬年前。
如果挖光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剩下的將會是堅硬的岩石層。因為沙漠並不深,還位於地殼的最上層。要知道,地殼的深度可達數十公里。這就如同海洋一樣,即便深度幾千米,甚至一萬多米,但其最下方還是地殼表面。
除了岩石層,撒哈拉沙漠的下方還有史前生物遺骸以及人類古文明遺蹟。雖然撒哈拉沙漠的環境十分惡劣,但這裡並非一直是沙漠,它在不久的過去其實是一片沃土,滋養著很多生物以及文明。
撒哈拉大草原
根據地質學證據,在1.25萬年前,撒哈拉這片土地曾經溫暖濕潤,是一片廣袤的草原,生命的綠洲。尼羅河三角洲沈積物顯示,這一時期來自青尼羅河的沈積物比例更高,這意味著當時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降雨量比現在更高。
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的痕跡,在史前洞穴中可以看到當時人類留下的岩畫。7000多年前,古代牧人在撒哈拉草原上畜牧,種植莊稼。另外,衛星地圖顯示,撒哈拉沙漠底下還有乾枯的湖床和河床。這些證據都能表明過去的撒哈拉有過濕潤氣候。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撒哈拉草原變得越來越乾旱,有些地區甚至連續幾年沒有降雨,這樣的氣候變化導致植被不斷消失。由於沒有東西來鎖住土壤,風的作用把所有細小的沈積物都吹走了,最後只剩下沙子、岩石和基岩。
那麼,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研究表明,過去數十萬年來,撒哈拉沙漠不斷在稀樹大草原和沙漠之間交替,週期大約為2萬年。這背後的原因與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出現週期性變化有關。
雖然月球的存在能夠讓地軸保持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軸傾角還是會慢慢發生變化,這就是地軸進動。目前,地軸的傾斜角度為23.43°。而在一萬年前,地軸的傾角為24.14°。
由於地軸傾斜角度變得越來越小,使得太陽能夠直射的區域縮小,這導致北非季風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撒哈拉的降雨越來越少。到了大約5000年前,撒哈拉變得非常乾燥,從鬱鬱蔥蔥的草原轉變成了荒蕪貧瘠的沙漠。等到撒哈拉再一次演變成草原,將會是在1.5萬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