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像一直讓人們著迷。從已知最早的洞穴繪畫和雕刻的創作者,到現代的藝術家,以及眾多的科學研究人員,甚至是去猛獁象館參觀的遊客,所有人都試圖從蛛絲馬跡中找出這種史前生物的本質。
猛獁像是最著名的生活在更新世時期的史前動物之一。它是同時期生物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因為有大量的化石、屍體和圖片重建了這種大型動物的形態和生活方式。
大部分猛獁象都死於一萬年前,但從出土的化石中顯示,有一小群猛獁像在遙遠的北極弗蘭格爾島上生存到了公元前1650年。不過最終還是滅絕了,關於猛獁象的滅絕原因一直存在著很多猜測,同時也充滿了爭議。
從出土的化石來看,猛獁象曾在非洲、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廣泛分佈著各種不同物種。它們的外觀和如今的大象沒有太大差別,少數種類身上長有長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真猛獁象,俗稱長毛象。
真猛獁象和它們的現代親戚一樣十分巨大,它們的身長可達5米,體重可以達到6~8噸,甚至可能存在超過12噸的個體。它們身上有著可達8釐米厚的脂肪層來抵禦嚴寒,兩個巨大的向上彎曲的長牙,周身覆蓋著深棕色長毛。
猛獁象體型巨大,在當時的環境中,或許除了人類它們根本不存在天敵。曾經在它們最鼎盛的時期,可能有數百萬頭猛獁像在陸地上自由行走。但就是這樣無敵的生物卻滅絕了,這讓人不免有點唏噓。
科學家針對猛獁象滅絕的原因提出了多種猜測,其中最為主流的說法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不受控制的狩獵而滅絕。
有研究人員指出在12000年前曾發生的全球變暖趨勢中,伴隨著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隨著海水湧入河流,淡水進一步減少。研究人員舉例說,現代大象每天需要消耗70至200升水,如果水坑幹了或者無法飲用,哪怕只有一個月,對大象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
而且全球變暖後,森林也逐漸取代了當時整個大陸的開放性林地和草原,猛獁象的可用棲息地和食物減少,這是猛獁象滅絕的誘因之一。
這一點在對猛獁象殘骸的胃裡的食物分析中似乎得到了證實,研究發現它的胃裡牧草佔到了63%以上。但在全球變暖後開放性林地和草原減少的同時,似乎植物也發生了改變,猛獁象的主要食物來源越來越匱乏。
與此同時,當時人類的狩獵能力卻發展得越來越先進有效,這無異於給猛獁象的生存雪上加霜,最終導致了滅絕。
然而隨著弗蘭格爾島猛獁象化石的發現,有研究人員卻對上述理論提出了異議。
他們分析了島上4000年前猛獁象骨骼和牙齒中的膠原蛋白,並將這些結果與4萬年前死於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等世界其他地方的猛獁象骨骼進行了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在弗蘭格爾島發現的骨骼中碳、氮和硫同位素的水平出現下降,這可能表明猛獁象的飲食曾因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並且它們適應了這種改變。這也意味著這些生物在一個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島嶼上,生態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滅絕了。
這些研究人員認為,即使是現在弗蘭格爾島上的生態環境,依然適合猛獁象生存!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結論很有趣?既然那裡依舊適合猛獁象生存,那它們怎麼會滅絕呢?
鑑於在弗蘭格爾島上猛獁象不太可能死於乾渴或氣候變化,有研究人員推測了其滅絕背後可能的其他原因。
首先,研究人員否定了人類狩獵可能導致猛獁象滅絕的因素。因為在弗蘭格爾島上只有一處原始人類居住地,而考古證據表明,該營地曾被用於捕獵海洋哺乳動物等,但沒有猛獁象。此外,該遺址出現的年代是在最後一頭猛獁象消失後的幾百年。
在對先前弗蘭格爾島的一些猛獁象化石進行的基因分析中,研究人員似乎找到了新的答案。基因分析顯示,島上的猛獁象正在進行近親繁殖,這導致了基因多樣性的嚴重喪失。
近期繁殖導致猛獁象積累了“有害的”基因突變,削弱了其種群在疾病暴發、饑荒或自然災害中的生存能力,而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同時殺死大量的猛獁象。
看到這裡你也許已經發現,相對更可信的猛獁象滅絕原因,只能代表弗蘭格爾島特殊的地理環境。至於大陸範圍內的猛獁象因何而滅絕卻依然無法解釋。
弗蘭格爾島作為猛獁象的最後“方舟”,讓它們存活了更長的時間,而最後“這艘船”似乎壞了。這也為我們現在該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敲響了警鐘,如今地球上剩餘的野生動物種群在地理和基因上都變得越來越孤立,有些保護區就像是“猛獁象的最後方舟”,其中的動物種群都在獨立運轉。
所以,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瀕危物種的計畫指定上,我們是不是還應該考慮到,為野生動物提供在不同棲息地間遷徙,或尋找新的棲息地的真正逃生路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