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地球曾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而距離人類最近的一次發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科學界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當時有一顆直徑在10千米以上的隕石撞擊了地球。
其造成的巨大衝擊力不僅讓撞擊中心100公里內的生物直接灰飛煙滅,還引起了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在環境和氣候的雙重打擊下,地球曾經的主人恐龍也逐漸從地球上消失了。
而在恐龍成為霸主之前,地球經歷的第四次的大滅絕事件同樣可怕,當時的地球下了一場整整持續200多萬年的大雨,這導致了地球環境大變,同時,一些曾經不起眼的生物也在悄然崛起,也正是因為這場大雨,恐龍才成功登上了霸主的寶座。
科學家將這場大雨導致環境突變的事件名為“卡尼期洪積”事件,在二疊紀至三疊紀世紀,當時地球上的所有的大陸都連在一起,又名為“盤古超級大陸”。
這片大陸腹地遼闊,來自大洋的水汽無法深入其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盤古大陸的內陸地區都異常幹旱,乃至於出現了大片的荒漠,最有力的證據是科學家發現不少形成於三疊紀的岩石中都出現了大量的紅色砂岩,這代表當時的許多地區都處於異常幹燥的狀態。
除了地理位置外,火山爆發也是氣候乾燥的“元兇”之一,位於蘭格利亞地區的火山已經爆發了將近500多萬年,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硫化物等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中,這也使得當時的地球氣溫直接上升了4到7度。
溫度的上升讓液體以氣體的形式被大量地儲存在大氣當中,而海洋中被蒸發的水分,遲早有一天會以降雨的形式再次回到地面,這便是那場持續了百萬年大雨的契機了。
並且,由於雨水中含硫化物過多,落到地面的雨水早已不是普通的水,而成為了可怕的“酸雨”,酸雨具有腐蝕植被等威力,伴隨著酸雨來臨的,還有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在持續了200萬年多年的雨停歇後,格蘭利亞的火山也終於停止了爆發,但地球的生態系統卻被推向了不可逆的發展狀態,原本處於劣勢的物種恐龍也由此得到壯大。
據瞭解,在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前,恐龍的化石僅佔陸生脊椎動物總量的百分之5,但到了三疊紀之後,恐龍化石卻翻了數倍,總共佔據了陸生脊椎動物化石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有人說恐龍能成為霸主靠的是運氣,卡尼期洪積事件以來,一些不適應環境的植被和動物都被清理乾淨了,這為恐龍登上寶座鋪平道路,但除了運氣外,恐龍還不缺乏自身實力。
“植物是整個生態鏈的基礎”,在大雨天氣終於結束後,原本以草原為主的大陸環境逐漸趨向了以森林為主導的局面,一些無法以高處植被為食的生物最終餓死了在這片富饒環境中。
而恐龍不僅能食用高處植物的樹葉,其胃部還含有胃石,並且恐龍的腸道也很長,可以順利地消化掉一些裸子植物,這一優勢也是恐龍走向食物鏈巔峰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