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古裝劇的同學,不難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各個朝代中,只有宋朝的皇帝和官員佩戴的帽子兩邊,都各有一道長長的翅膀,初看覺得很不習慣。
這種設計的帽子叫做長翅帽,是宋朝皇帝和大臣們上朝時的裝束,平時生活中是用不到的,因為實在是不方便。
據說,這種帽子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之所以會設計這樣的帽子,和朝堂紀律有一定的關係。
長翅帽的出現真的和趙匡胤有關?
可能不少人認為,皇帝和大臣們在朝堂議事時,大臣們“正襟危站”,紀律嚴明。下面不會出現眾大臣和現在的學生一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事情。
其實不然,朝堂紀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嚴格,氣氛也沒有那麼肅穆。皇帝其實也有鎮不住場子的時候,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所以當趙匡胤發現他坐在龍椅上講,底下站著的大臣要麼交頭接耳,要麼魂遊天外。對於他們這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在趙匡胤看來,就是藐視天威,藐視皇權。
心裡面翻江倒海,憤怒至極,可在面上,趙匡胤維持了一貫的態度。這正應了一句時下很流行的網絡用語,大家請自行想像。
而他也要想個辦法,來改掉朝堂上的大臣們這些臭毛病!
雖然花費了一點時間,但好歹辦法想出來了。這一次做出來的烏紗帽左右兩側,用竹篾做骨架,延伸出一尺來長的“翅膀”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朝臣們互相聊天的時候左右而站,根本聽不清對方的話。而且這樣站著講話一來彆扭,二來顯得很不禮貌,所以聊天時只能相對而站。
朝堂之上,討論國家大事,如此肅穆之地,兩個人竊竊私語已是大不敬,面對面站著聊天,怕是嫌自己命長吧。
這樣一來,既嚴肅了朝堂紀律。又提高了議事效率,這個方法不可謂不好。
當然,這種帽子只會出現在比較大型、嚴肅的場合。比如皇家祭祀、大臣上朝、皇帝大婚等等,生活中是不需要佩戴的。
而且這種帽子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大臣走路姿勢左搖右晃,或者是坐姿不好,長翅不是擺來擺去,就是歪歪斜斜了。
這對注重儀表的宋人來說,是很丟人的舉動,所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是文學士必須有的涵養。
坐姿和站相,體現了上位者的涵養和素質,也提醒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宋朝官場的改革和變動。
因此,在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身上發生“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事情,好像也不足為奇。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和大臣們戴的帽子也是相似的,我們都知道,自從秦始皇發明了冕旒以後,皇帝們一直沿用這種有流蘇的帽子。
一來可以增加皇帝的威嚴和神秘感,二來下面的大臣們無法從皇帝臉上看清表情,也就不能揣測聖意。
宋朝以前也一直是這樣的,而且皇帝和大臣們戴的帽子材質、樣式也是不一樣的。但到了宋代,皇帝居然和大臣戴上了同樣類似的帽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所謂的長翅帽,只是民間百姓口中的形象稱呼。按照古代文獻的記載,長翅帽應該叫做平角幞(fú)頭。
元人所著的《席上腐談》中曾有提到,帽子兩側的長翅,是為了避免大臣們耳語而存在的。
不過這本著作出來後,很多人認為書中說法穿鑿附會,不夠客觀,所以不能盡信。
沒有真實客觀的史料記載,所以連長翅帽是不是趙匡胤發明的,都缺乏相關的記載和憑證。
至於平角幞頭,宋人在《演繁露》中對於它的來歷,也不能自圓其說,“史不載所始,莫知其的,自何時也。”那麼宋之後的元朝,又是從何得知長翅帽是趙匡胤發明的呢?
宋朝皇帝和大臣佩戴同樣長翅帽的原因
和唐朝不一樣的是,宋朝相對保守很多,這一點從服飾上就可看出來。如此說來,程朱理學對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從唐朝人的服飾中,可以看得出,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幞頭不分貴賤,都可以佩戴。而到了宋朝,官方對幞頭的佩戴做出了具體的說明。
統治者規定,直腳(平腳)幞頭皇帝和大臣能夠使用;交腳(區腳)幞頭是官差和有官職的大臣家中僕從佩戴;歌姬等階層使用的是高腳(卷腳)幞頭;至於普通百姓,則根本沒有佩戴幞頭的權利。
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哪怕不認識對方,也能從幞頭上分辨出對方的大概身份,因此也成為了一種區別身份等級的方法。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宋朝皇帝的帽子和大臣們一樣呢?其實這和宋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直腳幞頭的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士大夫階級的地位是很高的。
唐朝的藩鎮之亂,給趙匡胤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直接影響到了他登基以後的治國策略。
他吸取教訓,重文抑武,對有治國才能又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格外器重。
為了維護宋朝的千秋基業,大宋江山永遠都姓趙,他汲取前朝教訓,重文抑武。
可是他忘記了,即使沒有內亂,來自外敵的入侵,依然不能避免。到時候,難道讓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們,上陣殺敵,血灑沙場?
不管怎麼樣,士大夫階層確實在宋朝享有極高的地位。趙匡胤曾頒布法令:“不殺大臣及言事官”。可以說,士大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空前提高。
包括後來繼位的皇帝,也都不敢違背他們的先人趙匡胤的遺訓。
而皇帝之所以選擇和士大夫一樣佩戴直腳幞頭,就是為了刻意和他們拉近距離,實現“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這一點,宋仁宗做的尤其到位,不僅樣式相同,就連顏色都沒有什麼區別。
尊崇士大夫階級,對武士有所輕待,以至於北宋後期發生“靖康之恥”。金人南下,擄走徽宗、欽宗二帝,包括眾多皇室中人和大臣。讓宋朝在中國歷史的長捲上備受詬病。
凡事有得必有失,作為皇帝,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因噎廢食。可真正這樣想的皇帝,又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