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在美國使館掛了七年才被發現!金唇竊聽器的故事

1945年,一個蘇聯兒童向美國大使贈送了一塊印有美國印章的木牌,以表示友誼。這塊看似普通的木牌在大使的莫斯科辦公室掛了七年,之後才發現裡面竟然裝有監聽設備。

1960年5月26日,美國在聯合國展示竊聽裝置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而這個竊聽裝置後來被美國人稱作“金唇(the thing)”,因為它使用了當時的邊緣科幻技術:這是最早使用遠程技術傳輸音頻信號的秘密偵聽設備之一,而且該設備沒有電池,由使館外發出的電磁波激活和驅動。
意外發現的竊聽器

這個隱蔽的竊聽裝置是由英國大使館的一名無線電操作人員偶然發現的。當時蘇聯人正向二戰中的盟友發出無線電波,因此英國開始在廣播頻道上偷聽他們的談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美國人的談話竟然出現在一個開放的廣播頻道上。之後,美國國務院的一名僱員使用帶有簡單二極管解調器的未調諧寬帶接收器又再現了這個結果。

1951年3月,國務院另外兩名僱員約翰·W·福特和約瑟夫·貝茲堅被送往莫斯科,以調查使館建築物中的竊聽裝置。他們使用信號發生器和接收器對大使館辦公室進行“掃頻”。在這次掃瞄期間,貝茲堅在那個大印章雕刻中找到了後來被稱作“金唇”的竊聽器。
之後聯邦調查局立即開始分析該設備,並專門僱用了英國馬可尼公司的人員。英國科學家,馬可尼技術人員彼得·賴特對這個裝置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這個裝置沒有電源,卻能依靠800 MHz的照明頻率可靠地工作。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這個裝置有一個極薄的振膜,而在拆卸這個裝置的時候,這個膜被損壞。由於當時並沒有相關的技術,美國人起初對該裝置感到困惑。直到英國科學家對“金唇”仔細研究後,才瞭解到這個裝置的原理,並且在整個1950年代,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亞人也開始使用類似的裝置。
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國洛克希德U-2偵察機在蘇聯領空遭擊落。在當年的聯合國安理會上,面對蘇聯對此事件的指控,美國展示了這個隱藏在“禮物”中的竊聽器。這讓“金唇”第一次出現在了大眾面前。就像美國駐蘇聯大使形容的,探戈需要兩個人。
天才的發明人

這個竊聽的故事就到此為止了。但你可能很奇怪,為什麼當時科技發達的美國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這個裝置?他們整整花了七年才找到它,美國大使館難道從沒有仔細搜查過嗎?
事實上,正如美國人給它起的名字,“金唇”在那個時代相當的科幻。整個裝置極小,無需電源,擁有無限的使用壽命,並且沒有一點輻射信號。這在上世紀40、50年代是很難想像的技術。而他的發明人是一位有悲劇色彩的俄羅斯天才萊昂·特雷敏。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萊昂·特雷敏,1927


特雷敏1896年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對物理學和天文學產生了興趣。據報導,他在15歲時就發現了一顆新恆星。早在高中時代,他就已經建造了一個一百萬伏的特斯拉線圈。後來特雷敏進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但是他的學業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中斷,他被徵召為無線電技術員。在1920年代,他開始研究無線電視,並在1927年演示了動態圖像。
特雷敏最著名的發明是一種被稱為“特雷敏”的樂器,這可以說是現代合成器的鼻祖。儘管它看起來不像是一種樂器,不過是一個有兩根電線伸出的盒子。但通過兩隻手在觸角附近揮舞的簡單動作,它能夠發出令人驚嘆的美妙聲音。

特雷敏和“特雷敏”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帶著他的新樂器在蘇聯全國巡演,然後是歐洲。 1927年,特雷敏來到美國紐約,並迅速成為該市藝術精英中的名人。不久,他搬到了紐約第54街的一棟大房子裡。他在那裡有一個錄音室,招待音樂家和科學家,包括作曲家約瑟夫·史基林格和物理學家(以及業餘小提琴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發明竊聽技術

正當特雷敏享受著他的科幻樂器帶來的生活,給周圍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時候,他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1938年,特雷敏以在美國遇到的稅收和財務困難為理由,突然返回蘇聯。不久他被捕並被送往蘇聯在遠東的金礦工作。有一段時間,他又失蹤了,有傳言說他已經死了,但事實是,這個天才在古拉格營地的一個秘密實驗室工作。

在那裡,特雷敏負責一個團隊,為蘇聯研製竊聽系統。他創建了一個叫Buran的系統,秘密警察局曾經用它來監視英國、法國和美國在莫斯科的大使館。1947年,特雷敏因發明了蘇聯間諜技術而獲得了斯大林獎。而此後不久,他就發明了“金唇”。
同年,特雷敏被釋放,但以自由人的身份回到國家安全系統工作。最後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工作,教授他的樂器。直到蘇聯解體前不久,特雷敏才獲準能夠出國,他又回到紐約並來到了斯坦福大學。直到那時,他才知道他發明的樂器在美國產生的影響。

萊昂·特雷敏於1993年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7歲。
RFID標籤的鼻祖

“金唇”這個監聽設備的內部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電池或其他任何電源,可以被無線電波激活,並利用無線電波產生的能量進行廣播。當無線電波關閉時,這個設備也會停止工作。
就像特雷敏的電子樂器一樣,“金唇”開始可能是一種技術上的好奇心。但是,由傳入的無線電波供電,並能夠發出響應並返回信息的想法,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而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RFID技術,也就是射頻識別技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飛機使用了一種RFID:雷達波會激活飛機上的裝置,並讓它返回一個信號以表明身份。這讓地面部隊可以很輕易的識別空中的飛機。同時防空炮彈也曾使用類似的技術,來控制其爆炸與否。
在1970年代,隨著電子元件的微型化,RFID設備可以做成一個標籤。這種標籤當時被用於標記鐵路車廂以及牧場的奶牛。

如今,RFID射頻識別已經廣泛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將RFID嵌入各種物品中以方便識別。與條形碼不同,RFID標籤無需掃瞄,可以遠距離讀取。而且它們還可以存儲更多的數據。信用卡、門禁卡甚至護照都使用了這種技術來標記個人的身份。商場使用RFID標籤識別物品,圖書館使用它來識別每一本書籍,航空公司使用它來追蹤每一件行李。
一些發燒友甚至將RFID標籤植入了他們的身體,他們揮揮手就能夠打開門或乘地鐵。

儘管隨著人們對智能電子消費產品的關注,RFID逐漸淡出。但與所有這些設備相比,RFID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並且不需要任何電源。因此RFID仍然是一種廉價的跟蹤方式。
或許你在刷門禁卡進入大樓,或者使用信用卡無接觸消費時,不會想到“金唇”,但我們應該感謝特雷敏,正是他的天才發明改變了世界。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